50分)
六、作文(50分)
23.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请以“好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3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70分)
一、语文基础(每小题2分,共12分)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答 案 |
B |
D |
A |
C |
D |
B |
【解析】
1.B(A项中“隘”读音为“ài”;C项中“载”读音为zài ;D项中的“庇”读音为bì)
2.D(D项中“两全齐美”的应是“两全其美”)
3.A(A项“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有人为的意思,原句语境写的是天然石林,并非人工的结果。可用“鬼斧神工”一词;B项“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句中的他恰是自小便受到研究艺术父亲的熏陶,符合句意;C项“玉不琢不成器”指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此句强调的便是一个运动员要经过严格的磨练,符合题意;D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与题意吻合。)
4.C(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因果关系,第一句是结果,第二句是原因,所以第一个空用“因为”。第三句是再次强调结果,和前面的句子是因果关系,并非转折关系,所以第二个空是“因此”。第三个空后的短句是后面的短句的条件,是假设关系,所以用“如果”。)
5.D(病句类型:成分残缺。画线的句子“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的主语是“热量”,是一个独立句,和前面的句子无法衔接。因为此句中已有主语“玻璃罩”,所以需要加衔接性的动词,答案D项符合。)
6.B(B项错在作用分析。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赞美之情”。)
二、语文积累(共8分)
7.(1)答案:山气日夕佳 (2)答案:暂凭杯酒长精神
(3)答案:五十弦翻塞外声 (4)答案: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8.【解析】名著阅读。难度低。《水浒传》和《西游记》恢复刚统一中考试卷时08年09年的考试热点。属于给分题。
答案示例:①章回体 ②松江 ③大闹天宫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9.【解析】提取主要信息。难度比去年略高,信息阅读量大,要求的信息点多。
答案示例:近年来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和总投资都逐年递增,先后推出多部纪录片精品,但与故事片的产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远远低于故事片的产量),纪录片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10.答案示例:①精心选择主题 ②独有饮食文化展示 ③剪辑方式新颖,技术设备先进 ④情感传递性强 ⑤文化认同感强
11.【解析】拟标题。难度大,要求把握整体材料,侧重考查纪录片的核心意义。
答案示例一:体验中国独有文化
答案示例二:见证中国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轨迹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12.答案:(1)高高的 (2)靠近
13.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14.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 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