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201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flash版
201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13•哈尔滨)哈尔滨西客站的建成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提升了哈尔滨铁路运输的能力.下列有关西客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西客站是我省
第一个实现高速铁路客运的现代化枢纽
B. 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纯铁.其硬度大于钢的硬度
C. 一些设施中使用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D. 采用了节能照明设备.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按照铁道部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的《关于哈尔滨西站建设有关问题会议纪要》,哈尔滨西站按照30年不落后的标准设计,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铁路枢纽客站.
B、钢是铁的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建筑节能就是节约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
解答: 解:A、按照铁道部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的《关于哈尔滨西站建设有关问题会议纪要》,哈尔滨西站按照30年不落后的标准设计,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铁路枢纽客站,故A正确;
B、钢是铁的一种合金,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故B错误;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正确;
D、节能照明设备.可降低能源的消耗,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合金的性质,较易解决.
2.(2分)(2013•哈尔滨)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燃放礼花 B.
面包变质 C.
植物光合作用 D.
冰雪融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燃放礼花的过程中,火药发生爆炸,生成多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面包变质时,其中的淀粉发生了缓慢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植物光合作用时,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冰雪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2分)(2013•哈尔滨)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的是( )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横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同一纵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由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②③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总结应用能力,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的特征(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2013•哈尔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验满 B.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C.
吸取液体药品 D.
固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氧气验满的正确方法分析;
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
水平;
C、吸取液体药品,瓶塞倒放,挤压胶头,把胶头滴管内的气体赶出后,再伸入试剂瓶内吸取试剂;
D、取用固体药品要一横、二放、三竖.
解答: 解:A、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故操作错误;
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操作错误;
C、吸取液体药品,瓶塞倒放,挤压胶头,把胶头滴管内的气体赶出后,再伸入试剂瓶内吸取试剂,故操作错误;
D、取用固体药品要先横放试管,再把药品放入试管底部,最后慢慢竖起试管,故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要熟记课本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步骤,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5.(2分)(2013•哈尔滨)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食品常充氨气防腐 B.
活性炭用于净水
C.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
不锈钢用于制炊具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生铁和钢;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氨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来判断.
C、根据氧气可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不能用做食品防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炊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2013•哈尔滨)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B. 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
D. 为防止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生锈,应先用干布擦净,再用带油的布擦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亚硝酸钠是一种致癌物质;
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解答: 解:A、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亚硝酸钠烹调食物.不正确.
B、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而不是蒸馏.不正确.
C、打开所有门窗时,能使氧气进入室内,促进可燃物燃烧,从而加大火势.不正确.
D、用干布擦净是为了除去水分,用带油的布擦是为了隔绝水和氧气,能够起到防止生锈的作用.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的关系,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7.(2分)(2013•哈尔滨)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2H202 2H20+02↑ 分解反应
B. 用天然气作燃料 CH4+202 C02+2H20 氧化反应
C. 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 Fe+2HCl═FeCl2+H2↓ 置换反应
D. 用熟石灰制生石灰 CaO+H20═Ca(OH)2 化合反应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原理(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是甲烷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氢气是气体,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CaO+H20═Ca(OH)2是由生石灰制熟石灰,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8.(2分)(2013•哈尔滨)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铁、锌、氧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B. 健康人体内血浆的pH范围是0.9~1.5
C.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D. 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考点: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烟的危害性及防治;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A、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健康人体内血浆的pH范围进行分析判断.
C、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等.
D、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解答: 解:A、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 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氧元素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健康人体内血浆的pH范围为7.35~7.45,故选项说法错误.
C、香烟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物质,其中一氧化碳能和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吸烟有害健康, 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或摄入过多都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摄入时的注意事项、人体内体液的pH范围、吸烟的危害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2分)(2013•哈尔滨)下面四位同学关于甘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确定甘氨酸的化学式,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确定甘氨酸的分子构成,由甘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
D、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甘氨酸分子是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由其化学式为:C2H5O2N,甘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甘氨酸分子是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由其化学式为:C2H5O2N,则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甘氨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2=2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5=5,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甘氨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甘氨酸分子是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甘氨酸分子是由10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分)(2013•哈尔滨)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 分子不断
运动
B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D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酒精溶液是混合物,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分子、水分子,酒精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溶液导电的原因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2分)(2013•哈尔滨)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 太阳能、核能、氢能等属于新能源
C. 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水资源状况;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进行解答;
B、根据新能源的种类进行解答;
C、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0.3%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故说f法错误;
B、太阳能、核能、氢能、潮汐能、风能等属于新能源,故说法正确;
C、除防止金属腐蚀能保护金属资源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也能节约保护金属资源,故说法错误;
D、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0.3%,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能源和资源匮乏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对于能源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对于资源主要考查贮存、开采状况,以及资源的保护.
12.(2分)(2013•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观察是否澄清 加肥皂水搅拌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观察颜色 加入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 加水溶解后加硫酸铜溶液
D 黄铜和黄金 分别滴加硫酸锌溶液 加热后观察颜色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 析,所选择的区分方法,应该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硬水和软水的差别在于水中所含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数量的多少,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且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硬水和软水都是澄清的溶液,观察是否澄清无法区分,故A很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使用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的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硝酸铵的水溶液不与硫酸铜反应,故使用加水溶解后加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可以区分, 故C符合题意;
D、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和金都在锌的后面,加入硫酸锌溶液没有现象,使用滴加硫酸锌溶液的方法无法区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选择的鉴别方法应该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 ,以便灵活应用.
13.(2分)(2013•哈尔滨)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 t2℃时,向6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105g溶液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没有溶液质量的限制不能比较含溶质的多少;B、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C、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D、根据t2℃甲物质的溶解度考虑.
解答: 解: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是没说明溶 液质量,不能判断含溶质是否相等,故A说法错误;
B、从t2℃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2℃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是甲>乙,故B说法正确;
C、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说法正确;
D、t2℃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10g,即在t2℃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甲物质,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55g甲物质,所得溶液质量为:55g+50g=105g,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知道从混合溶液中提纯物质的方法,根据溶解度判断溶液质量的方法.
14.(2分)(2013•哈尔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MnO2 KCl 适量水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 H2 足量氧气 点燃
C NaOH溶液 Ca(OH)2 适量Na2CO3溶液 过滤
D 稀盐酸 硝酸 适量硝酸银溶液 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 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氢气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氢气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OH)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
D、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2分)(2013•哈尔滨)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A. 40% B. 60% C. 30% D. 50%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剩余物中不含有碳元素,再根据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可知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由于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碳酸钙的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直到为零.由题意可知,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20:6,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可用数据分析法,即解题时正确分析数据,找出数据的变化特征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将综合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计算,从而顺利解题.
二、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
16.(3分)(2013•哈尔滨)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此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C6H12O6
(2)铜片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红磷的着火点
(3)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的功能.
考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2)根据铜片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红磷的着火点进行解答;
(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进行解答.
解答: 解:(1)葡萄糖溶液中溶质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故填:C6H12O6;
(2)铜片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红磷的着火点;
(3)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所以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故填:乳化.
点评: 此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另外乳化作用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要注意掌握生活中常见的乳化剂,并注意乳化与溶解之间的区别.
17.(7分)(2013•哈尔滨)中国航空历经百年飞翔历史,正迎来崭新的空天时代.飞机的部分结构是由铝合金制成的,主要利用了铝合金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小 (答一点即可).飞行员经常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他们所穿的服装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为增强耐磨性和弹性,往往加入涤纶、锦纶等,它们属于 合成 纤维;在营养方面,每天都要食用一定量的鸡蛋、牛奶,这些食物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蛋白质 .为了补充维生素.还要食用一定量的蔬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常需施用化肥,在化肥的种类中氨水属于 氮 肥.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能与氯气(C12)反应生成空气中的一种单质和一种遇水蒸气能形成白雾的化合物,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3+3Cl2=N2+6HCl ,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0、﹣1 价.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纤维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铝合金的性质;涤纶、锦纶等,它们属于合成纤维;鸡蛋、牛奶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氨水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氨气能与氯气(C12)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气体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和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进行解答.
解答: 解:飞机的部分结构是由铝合金制成的,主要利用了铝合金的物理性质是密度小、硬度大;涤纶、锦纶等,它们属于合成纤维;鸡蛋、牛奶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氨水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氨气能与氯气(C12)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3Cl2=N2+6HCl;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氯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答案为:密度小;合成;蛋白质;氮;2NH3+3Cl2=N2+6HCl;0、﹣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的物理 性质等
知识点,难度不大,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学以致用.
18.(3分)(2013•哈尔滨)用“ ”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氧气和氮气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1)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图示中分子的结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开而后原子再进行重新组合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A→B是分子的分开过程故B中应该是原子数目与A中的相同,所以相关粒子图形为 ;
(2)由图示可知该变化过程中氧气和氮气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3)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故答案为:
(1) ;
(2)氧气和氮气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3)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点评: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变化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19.(5分)(2013•哈尔滨)如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仪器A的名称 集气瓶 :
(2)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3)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4)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A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熟记常见仪器即可解答;
(2)根据用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方法把装置补充完整;
(3)写出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描述.
解答: 解:(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A为集气瓶,在图中标出名称;
(2)由图中加热固体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推出是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的,而且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把它补充出来,如右图: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4)硫在氧气中燃烧时比较剧烈,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1)集气瓶
(2)
(3)2KMnO4 K2MnO4+MnO2+O2↑;
(4)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评: 本道题要求学生要会熟练运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但对于绘图考的较少,需要根据经验好好回想,再由图中的信息推导,认真把图补充完整.
20.(2分)(2013•哈尔滨)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1)请写出汽车尾气中的两种主要污染物 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
(2)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你的一种具体做法 以自行车代步 .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燃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
很多措施可以减缓环境污染.
解答: 解:(1)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烟尘等物质.
故填: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2)以自行车代步、由乘私家车改乘公交车等措施可以减缓环境污染.
故填:以自行车代步.
点评: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
21.(2分)(2013•哈尔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以下是有关爱护水资源的一些具体做法:
①洗手洗脸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②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③洗涤衣物时选用无磷洗衣粉; ④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⑤用淘米水浇花; ⑥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请你从爱护水资源措施的角度,将上述做法平均分为 两类:其中一种分类标准是(1) 节约用水;①⑤⑥ ,包括事例有(2) 防止水污染;②③④ (填序号).
考点: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水资源相对来说是匮乏的,保护、节约水资源势在必行.
解答: 解:其中一种分类标准是:节约用水:洗手洗脸时随时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等措施都是节约用水的体现.
故填:节约用水;①⑤⑥.
另一种分类标准是:防止水污染: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洗涤衣物时选用无磷洗衣粉、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措施都是防止水体污染的体现.
故填:防止水污染;②③④.
点评: 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生活 、生产中处处可以节约用水.
22.(4分)(2013•哈尔滨)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B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
(2)用理化知识解释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 在有限的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会在短
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纸杯被高高掀起 .
考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燃烧和爆炸实验.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2)根据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纸杯被高高掀起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故填: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2)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在有限的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纸杯被高高掀起.故填:在有限的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纸杯被高高掀起.
点评: 本题较容易,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导出物质的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技能,因此要在平时重视实验的学习和训练.
23.(4分)(2013•哈尔滨)用五个圆表示A(氧化铁)、B(稀盐酸)、C(二氧化碳)、D(碳酸钙)、E(氢氧化钠溶液)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C、D、E三个圆画到图中适当的 位置,并标出物质(或溶质)的化学 式;
(2)写出A与B反应的现象 红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
(3)写出有氢氧化钠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2NaOH+CO2=Na2CO3+H2O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盐酸能与氧化铁、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据此可以画图,氧化铁是红色的粉末,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的水溶液呈黄色,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1)盐酸能与氧化铁、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与盐酸的圆相切的圆内的物质是氧化铁、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钠相切的圆内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图为: ;
(2)A是氧化铁,B是盐酸,氧化铁是红色粉末,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的水溶液呈黄色,故填:红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3)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NaOH+HCl=NaCl+H2O,2NaOH+CO2=Na2CO3+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以及有关反应的实验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常见物质的性质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
24.(5分)(2013•哈尔滨)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四种溶液?
[进行实验]甲同学实验如图所示:由此甲同学认为A一定不是 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
[表达与交流]甲同学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则甲同学的结论:A是氯化钡溶液.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结论,乙同学的理由是 若A是稀盐酸,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后氢氧化钡过量,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酚酞溶液变红只能说明实验后的溶液中有氢氧化钡,不能说明A是氯化钡溶液) .
于是乙同学另取少量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一种试剂是 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
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产生气泡 .由此证明了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同时确定了A.乙同学继续实验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观察到C中产生气泡,D中产生白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乙同学最终通过实验区分出了四种溶液.
[反思与评价]请指出甲同学区分上述四种溶液时,在实验方法上的一点不足之处 甲同学在实验开始时只取A,没有同时取A、B、C、D进行对比实验是不科学的方法(或甲同学用实验后的溶液证明A,没有另取原溶液鉴别是错误的方法). .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由于A中加入氢氧化钡后无明显现象,所以能与氢氧化钡产生沉淀的物质是不可能是A的;如果A是盐酸加入的氢氧化钡过量时,酚酞试液也能变红;由于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所以如果加入碳酸钠,没有现象,说明不能是氯化钡;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写出方程式;甲同学在实验开始时只取A,没有同时取A、B、C、D 进行对比实验是不科学的方法.
解答: 解:【进行实验】由于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加入氢氧化钡没有现象,说明一定不是碳酸钠、硫酸钠;【表达与交流】若A是稀盐酸,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后氢氧化钡过量,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由于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所以如果加入碳酸钠,没有现象,说明不能是氯化钡;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解释与结论】D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钡离子,即氯化钡,所以反应物是硫酸和氯化钡,生成物是硫酸钡和盐酸,用观察法配平即可;【反思与评价】甲同学在实验开始时只取A,没有同时取A、B、C、D进行对比实验是不科学的方法(或甲同学用实验后的溶液证明A,没有另取原溶液鉴别是错误的方法).
故答案为:【进行实验】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表达与交流]若A是稀盐酸,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后氢氧化钡过量,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酚酞溶液变红只能说明实验后的溶液中有氢氧化钡,不能说明A是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产生气泡(或产生气泡;或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解释与结论]H2SO4+BaCl2=BaSO4↓+2HCl;[反思与评价]甲同学在实验开始时只取A,没有同时取A、B、C、D进行对比实验是不科学的方法(或甲同学用实验后的溶液证明A,没有另取原溶液鉴别是错误的方法).
点评: 推断题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根据物质间的反应现象和反应规律进行推理判断,找到突破口,依次得出结论.
25.(5分)(2013•哈尔滨)湿法冶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若向ag含杂质的铁粉中(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加入l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l0%的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6.8g干燥固体,同时得到一种不饱和溶液(滤液损失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04=Cu+FeSO4 ;
(2)根据硫酸铜质量列出求解样品中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 ;
(3)a的数值为 6 ;
(4)若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40.8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6% ;
(5)工业上若要得到120t上述铁粉,需要含杂质(杂质不含铁元素)20%的赤铁矿的质量是 200t .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湿法冶金的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由酸铜质量列出求解样品中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求出铁、铜及硫酸亚铁的质量;
(3)a的值等于铁与杂质的质量之和;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由反应中铁与氧化铁的质量关系可以求得含氧化铁20%的赤铁矿的质量.
解答: 解:(1)湿法冶金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方程式是:Fe+CuS04=Cu+FeSO4;
(2)硫酸铜的质量为l60g×l0%=16g
设生成的铜的质量为y、硫酸亚铁的质量为z
Fe+CuS04=FeSO4+Cu;
56 160 152 64
x l6g z y
解得x=5.6g
解得:z=15.2g
解得:y=6.4g
(3)由题可知:a=5.6g+(6.8g﹣6.4g)=6g
(4)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6%
(5)铁的质量为:120t× =112t
设需要赤铁矿石的质量为m.
Fe2O3+3CO 2Fe+3CO2
160 112
m(1﹣20%) 112t
解得:m=200t
故答为:(1)Fe+CuS04=Cu+FeSO4;(2) ;(3)6;(4)7.6%;(5)200t.
点评: 本题的综合性较强,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只有全面地掌握了有关的化学计算才能较好地完成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