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进步教育家教网  
设为首页
手机版
 
欢迎您访问苏州进步教育家教网,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家教/教学服务!
最 新 公 告

1.2022年暑假班招生报名已启动.
2.本家教网站的免费视频学习中心已开通.
3.本家教网站的资料查找中心已开通.
家教电话:18936084829(胡老师).

 


点击下载试题

友情提示:
1.点击下载时,跳转至新页面后,点击普通下载即可。
2.如果提示你,输入解压密码时,密码为,“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3.如在线浏览可以点击全屏按钮。
4.您下载的资源均为完整版。

中高考家教
当前位置:主页 > 家教资料 > 物理家教资料 >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光部分分类汇总flash版


作者:de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0-21 阅读次数:




免费下载: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光部分分类汇总flash版

(2013广州中考)9.图 8 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答案】B
【分析】此处考察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成像为清晰缩小的像,
因此物距 u>2f,像距 v:f<v<2f,此时要成清晰放大的像,则需
要调整 f<u<2f,v>2f,因此答案为 B。
(2013河南中考)6.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请写出二者的一项区别:______________;在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中,能使物体成“虚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丽虚像不能(或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则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平面镜(或凸透镜、凹透镜等)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学中虚像和实像的区别以及成虚像时的光学元件。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可用光屛承接;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用光屛承接。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凹面镜,凸面镜。
(2013河南中考)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11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2分)(放大) ,投影仪(或幻灯机)(2)(2分)靠近,变小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可分析,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物体成实像时遵守“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光屏应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2013天津中考)2.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 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0.5m       B.1m            C.2m        D.3m
【答案】C
解析】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此时站在竖直平面镜前1m处,物距为1m,所以像距也为1m,而镜中的像与他相距为物距与像距之和为2m ,故选C.
(2013天津中考)4.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
【答案】C
【解析】A、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B、“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池水变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选C.[来
(2013天津中考)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如图8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
【答案】AC
【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经分析,故选AC
(2013重庆中考)2.在图l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树林中的阳光 C.平面镜中的陶罐 D.水中树的“倒影”
图1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解答: 解: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树林中的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正确
C和D选项中,“平面镜中的陶罐”和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D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2013重庆中考)15.如图12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 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小楠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2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12乙中刻度对 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图10             图11             甲           图12           乙
(4)如果她将蜡烛移到图12乙中30cm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掌握焦距的测量方法.找到焦点,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当物距在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v=2f.
解答: 解:::(1)由图知,光斑即焦点处 ,所以焦距f=40cm-30cm=10cm
(2)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12乙中刻度对 应的位置时,物距在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0cm刻度处,物距为u=50cm-30cm=20cm,u =2 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的位置,光屏在70cm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1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右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需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 、像距的关系,同时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
3.(3分)(2013•长沙)下列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的是(  )
  A. 
手影 B. 
水中倒影 C. 
钢笔“错位” D. 
彩 虹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 解:A、手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钢笔“错位”是光线通过玻璃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18.(4分)(2013•长沙)小明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他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发现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睛”的镜片,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现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2f=20cm,所以f=10cm.
(2)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如果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相当于将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1)10;(2)靠近.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考查了近视镜对光线的作用.
 3.(2分)(2013•娄底)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水面“折”枝 C. 
        水中倒影 D. 
        手影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掌握三种光现象:
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 解:A、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符合题意.
B、插入水中的树枝好像弯折了,这是树枝的光进入人眼时在水面发生了折射,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21.(2分)(2013•娄底)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性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解:由图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所成的像小于物.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缩小.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要 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
2.(3分)(2013•湘西州)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 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 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 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 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考点: 透镜及其分类.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 解: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当放大镜使用,故ABC正确;
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因此爷爷是个远视眼,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矫正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要知道凸透镜的特点和具体应用.
4.(3分)(2013•湘西州)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
  A. 光的漫反射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 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当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进入一个人的眼睛,如果反射光线变成入射光线,那么入射光线就会变成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就是光路的可逆性.
解答: 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知,原来的入射光线成为反射光线,所以当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他人的眼睛时,对方也一定能看到你的眼睛.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光路可逆”在生活中产生的现象,解释时要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是两角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
9.(3分)(2013•岳阳)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 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 漫反射;凸透 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③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 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
D、当U<f时,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涉及到光的漫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2.(3分)(2013•苏州)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α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乙 (甲/乙)透镜.
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再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cm,成 正立、放大的虚 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类似的是 放大镜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图判断出甲乙对光线的作用,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2)根据题意,当物距等于8cm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当物距为10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从而分析出焦距的范围,得出4cm与焦距的关系.
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解:由图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c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到a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
所以应选择乙透镜.
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所以f<8cm<2f,得4cm<f<8cm;
又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此时物距为10cm,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10cm>2f,得f<5cm.
若物体距离透镜4cm,则小于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是根据成缩小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投影仪是根据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乙;正立、放大的虚;放大镜.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二:①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②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甲乙透镜的类型.
29.(6分)(2013•苏州)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且折射角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2)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数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解答: 解:(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②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评价: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①反射;折射;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2)是;三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点评: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6.(2分)(2013•泰州)如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 
水中“折笔”
  C. 
水中倒影 D. 
雨后彩虹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掌握三种光现象:
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 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B、水中“折笔”,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折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15.(3分)(2013•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10 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照相机 .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于测焦距
(2)①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解答: 解:当u=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f=10cm.
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
故答案为:10;靠近;照相机.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在凸透镜成像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4.(2分)(2013•镇江)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 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 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 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3718684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 解: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A错误;
B、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并做到灵活运用.
24.(6分)(2013•镇江)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 10 cm;
(2)小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
(3)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倒立、放大 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左 移动,移动距离s′ > s.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v>f;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可确定像的性质;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等于2f,此时像距也为2f,物像之距最小.当由A处向左移动时,由于物体向2f处靠近,所以物像之距在减小.由此可得出s′与s的关系.
解答: 解:(1)让一束平行于凸 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1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25cm﹣15cm=1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由图2可知,此时u>2f,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当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v>f,但光屏的位置就不符合2f>v>f;
当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同样光屏的位置也不符合v>2f;因此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像,就得将光屏远离透镜,因此造成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的原因是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3)由图3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当物距等于2f,此时像距也为2f,物像之距最小.当由A处向左移动时,由于物体向2f处靠近,所以物像之距在减小,因为物体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物体移动的距离s小于像移动的距离s′.
故答案为:(1)最小最亮;10;(2)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3)倒立、放大;左;>.
点评: 此题主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定要掌握物体、像、物距、像距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做到举一反三.
(2013内江中考)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B. 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 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
  D. 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平面镜成像时是光的反射现象.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3)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 解:A、盛有水的碗变浅是由于从碗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碗变浅了.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铅笔的光线从水摄入空气,发生偏折,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D、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放在报纸上,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水珠下的字被放大了.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
 (2013南京中考)3.下列事例属于平面镜成像应用 的是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B、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   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
    D、矫正视力应配戴由凹透镜或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
解答:
解:A、照相机镜头前假装滤色镜,会吸收或反射其它的色光,不是平面镜的应用.
B、过强的紫外线能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电焊弧光中有强烈的紫外线,因此电焊工
工作时必须穿好工作服,并戴上防护罩,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故C符合题意.
D、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不属于平面镜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紫外线的作用、近视眼的成因和纠正方法,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是很大.
(2013南京中考)24.(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如图 所示。
(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B点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此时光屏应位于图中_______(填写字母)点的位置。
(2)再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则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同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解答:解:(1)由图可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B点处,则u=20cm时,物体成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f=10cm.
此时像距v=2f=20cm,则此时光屏位于图中D点的位置.
(2)由凸透镜成实像的动态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可知,当蜡烛移到20cm刻度处时,此时u=30cm,物距增大,则像距变小,所以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当u>2f,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10;D;(2)左;缩小;照相机.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必须牢固掌握.并且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2分)(2013•德州)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 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 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C. 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 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考点: 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 解: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错误;
C、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成语、诗词、歌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要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是一种创新的题型.
 22.(4分)(2013•德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亮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照相机 
(2)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蜡烛应向 右 移动,光屏应向 右 移动(均选填“左”或“右”).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物距u>2f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解答: 解:(1)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处,此时u>2f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要使成的实像更大,应减小物距,所以蜡烛应靠近透镜而向右移动,同时要增大像距,所以光屏应远离透 镜而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缩小;照相机;(2)右;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二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1.(3分)(2013•东营)5月12日上午,央视5台直播了“中国万达”2013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此次比赛首次启用航拍,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赛事盛况,展现了东营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发展成果.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关于航拍成像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大、正立的实像 B. 放大、倒立的实像 C. 缩小、正立的实像 D. 缩小、倒立的实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718684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解答: 解: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20.(4分)(2013•东营)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一定垂直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光路可逆.
解答: 解:(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 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故答案为:(1)一定垂直;(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点评: 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2.(2分)(2013•临沂)下列光线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知道光在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
需要光的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发生光的折射的同时,在水面处会发生光的反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D错误,B正确.
在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C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解答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
 4.(2分)(2013•临沂)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 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C. 把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D. 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此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要注意题干“叙述错误的是”,先将所有选项看完,然后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找出错误的选项.
解答: 解: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正确,不符合题意;
B、橡皮泥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橡皮泥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靠近平面镜,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通过实验证明,橡皮泥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若不垂直就无法观测到像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这道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掌握程度.学生若将其规律特点掌握扎实,对于每个选项做出判断,答案不难解出.
 6.(2分)(2013•临沂)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道路“转弯镜”使视野更广阔
  B. 
插鱼时,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投掷鱼叉
  C. 
透过树叶的阳光
  D. 
阳光下人形成的影子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道路“转弯镜”使视野更广阔,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故B符合题意;
C、透过树叶的阳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能用光的折射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射向地面的太阳光被挡住,就在地面上形成了光线照不到的阴暗区,即影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应用光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判断生活中的光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属于基础题,要会区分各种光现象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中的哪种.
23.(1分)(2013•临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挑花上时,发生了 漫反射 的缘故.
考点: 漫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解答: 解: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桃花),是因为光在物体(桃花)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漫反射.
点评: 光在物体表面上之所以发生了漫反射,是因为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其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3.(5分)(2013•临沂)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
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符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3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空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 透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定义进行判断.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①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顺着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折射光线将沿着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②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 解:(1)由图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cm﹣50cm=10cm
所以焦距为10cm.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①f=10cm,所以2f=20cm,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物距为15cm时,像距为30cm.
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成的像也增大.
故答案为:(1)10;(2)同一高度;(3)①倒立、缩小的实像;30; ②远离.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实验前的调节工作.
 13.(3分)(2012•常州)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解: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cm;
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物距u=30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点评: (1)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的定义.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2)学生要熟记规律并能灵活应用规律分析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总结规律.
16.(2分)(2013•日照)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色散 ;适当的 紫外 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考点: 光的色散;紫外线.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2)紫外线的作用有:①化学作用:消毒杀菌;②生理作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③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光,例如验钞机.
解答: 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紫外.
点评: 此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和紫外线的作用,在生活中要避免过度的紫外线照射.
 22.(5分)(2013•日照)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M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
解答: 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出像的位置,才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M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5)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1.(2分)(2013•枣庄)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  )
  A.   B.   C.   D.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解题方法.
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正确;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不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错误.
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而A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显然是错误的;
D、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而图中两条光线在同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要认清入射角和折射角,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分)(2013•枣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应用题;实验题.
分析: 要解 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
掌握物距的概念,知道物距是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解答: 解: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焦距为10cm,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了物距的概念.
 5.(2分)(2013•成都)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人的影子 B. 
    水面动物的“倒影”
  C. 
    用放大镜观察地球仪 D. 
            日食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 解:A、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身上,被物体挡住,在墙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B、水中动物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用放大镜观察地球仪,应用了光的折射,是物体在凸透镜焦距内,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日食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C.
点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6.(2分)(2013•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 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 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 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根据物距的变化情况判断像距的变化情况;
掌握光路的可逆性,若将物体放在像的位置,则像可以成在物体的位置处.
解答: 解:A、蜡烛向左移动2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A错误;
B、蜡烛向右移动10cm,则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B错误;
C、蜡烛向右移动2cm,物距减小,此时像距要增大,成的像也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所以C正确;
D、由图知,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应为15cm,在65cm刻度处,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要自己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如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的大小关系.
20.(4分)(2013•成都)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0.5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 解:(1)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小涵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涵的像和小涵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涵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m.
(2)小涵后退远离平面镜,小涵像的大小跟小涵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小涵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0.5;不变.
点评: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但是我们远离平面镜时,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是因为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小,产生了错觉,像的实际大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12.(2分)(2013•雅安)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 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4)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也可以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 的位置.
解答: 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不符合题意.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虚像,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D、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在镜子前面只能看到物体的像,不能透过镜子看后面的物体,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能比较物像大小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较黑暗的环境、透明的薄玻璃板、直尺等实验器材的原因.
 15.(2分)(2013•雅安)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 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暑期家教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中心备案网站  苏州公安部备案网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绿色安全网站  中国文明网

 

 

苏州进步网辅导中心保证家教教学质量,按提分收费!

家教热线:18936084829(胡老师),0512—667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