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手机版 |
|||
最 新 公 告 |
免费下载:四川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四川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我国古代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对我国社会发展乃至习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3题。
1、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
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3.下列对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秦始皇不仅建立了大一统帝国,而其所开创的政治模式大都为后代所继承,其中尤以皇帝制度最为显著,据此回答4-7题。
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
5、《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6、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①负责管理军事 ②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③执掌群臣奏章 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封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据此回答8-13题。
8、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
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
9、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10、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1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一现象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主要反映出
A.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 D.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
13、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历来是我国古代政治角逐的重要内容,据此回答14-15题。
14、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汉代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D.汉初郡国并行制
15、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监察制度在封建时代是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据此回答16题
16、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他主要是在地方上监察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官员素质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水平,为更好的维护统治,专制君主大都重视官员的选拔,据此回答17-19题。
17、“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据此,对汉朝选官标准的判断,说法最全面的是:
A.以孝廉为标准 B.以才学为准
C.以品德和才学为依据 D.以贤良方正为依据
18、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与把握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显示的内容,图中③填入以下哪一内容最为合适?
A.世卿世禄 B.门第声望 C.才能道德 D.文化文章
19、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
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20—23题
20、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一条约草案:
该草案达成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1、“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
C.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D.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22、右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A.灵活的策略
B.洋人的朝廷
C.无奈的选择
D.末日的徘徊
23、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反抗,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据此回答24-27题。
24、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25、有人曾赞扬照片中的人物:“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据此判断该人是
A.左宝贵 B.聂士成
D. 丁汝昌 D.邓世昌
26、新华社北京2006年10月26日电,从台湾“中国统一联盟”获悉,“统联”与劳动党、劳权会等多个团体近日举办“纪念台湾光复61周年----反对‘台湾地位未定论’活动”,抗议台湾当局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台独”史观列入高中教科书,抨击陈水扁图谋以“制定新宪”推动“法理台独”。近代史上台湾第一次与祖国大陆分离是因为
A.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B.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C.抗日战争中日本攻占台湾 D.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占据台湾
27、右图义和团散发的宣传揭帖,该揭帖把帝国主义和教会侵略势力喻为猪羊,画边题联为:“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决心
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C.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
D.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8年艰苦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据此回答28—32题。
28、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对此进行反驳的史料最直接最有力的是
A.《南京!南京!》电影(2009年) B.《蒋介石日记》(1915—1949年)
C.《东京新闻》南京报道(1937年12月13日)D.《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
29、“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 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此“大捷”应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30、右图是张乐平先生1938年5月创作的漫画,其创作意图是
A.庆祝日本侵华计划破产
B.坚定民族抗战必胜信念
C.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歌颂军民合作首战告捷
31、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美国空军在轰炸了某国的首都后,在中国大陆迫降。其中有一个士兵被迫从飞机上跳伞,当他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当地居民跑向他,他就挥着手,喊出他会说的唯一句中国话“美国,美国”当地居民听了都笑开来,拥抱他,像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故事中的被轰炸的“首都”是
A.柏林 B.重庆 C.东京 D.罗马
32、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
此自可湔雪净尽。”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是
A.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C.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D.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33题28分,34题24分,共52分,根据题目要求作答,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疆域图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 ,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阚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垒本纪》
材料四
材料五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材料六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
制度的特点并概括这一制度存在的隐患。(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4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分)
(3)材料四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一制度的主观目的。(2分)
(4)材料五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4分)
(5)以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五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34、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4分)
材料五
(3)指出材料五揭示的中日战争的结果?(2分)出现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有何历史意义?(4分)
材料六 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展览馆,叫做“宝物遗品馆”。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材料七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2分)
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参考答案
ABCBB BDBBA CBADB ACBCA CBDAD BDCBB CC
33、(1)分封制(2分);特点: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或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制度结合);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任意1点2分);隐患:地方势力的壮大容易威胁中央政权的稳定(2分)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任意2点4分)
解决: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3)三省六部制(2分);主观目的: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2分);
(4)行省制度。(2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任意1点2分)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分)
(6)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分)
34、(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6分)
(2)屠杀中国人民(如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4分)
(3)结果:日本战败,向中国政府正式投降。(2分) 原因:国共合作,动员全民族力量坚持抗战;(2分)历史意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任意2点4分)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4)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2分) 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任意1点2分)
(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2分)
|
||
苏州进步网辅导中心保证家教教学质量,按提分收费!
家教热线:18936084829(胡老师),0512—667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