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进步教育家教网  
设为首页
手机版
 
欢迎您访问苏州进步教育家教网,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家教/教学服务!
最 新 公 告

1.2022年暑假班招生报名已启动.
2.本家教网站的免费视频学习中心已开通.
3.本家教网站的资料查找中心已开通.
家教电话:18936084829(胡老师).

 


点击下载试题

友情提示:
1.点击下载时,跳转至新页面后,点击普通下载即可。
2.如果提示你,输入解压密码时,密码为,“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3.如在线浏览可以点击全屏按钮。
4.您下载的资源均为完整版。

中高考家教
当前位置:主页 > 家教资料 > 其他家教资料 >


河北唐山市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作者:de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1-19 阅读次数:




免费下载:河北唐山市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河北唐山市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期中考试卷答案
说明:
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卷Ⅰ(选择题   共8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月祭月的礼制。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2.史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亨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租)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曰:‘还尔太子’。”武则天之所以改变初衷是主要是因为
A.李唐旧臣的压力        B.传统宗法制度的束缚
C.政治经验的不足        D.继承人执政能力的差异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王室日益腐败
4.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①从禅让到世袭 ②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③从井田制到私有制 ④从宗法制到官僚制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研究的主题说明了
年代 道、路、省 州数 郡国数 县、邑、侯国 户数(万)
西汉平帝(1-5) ------ 13 103 1587 1223
唐贞观十三年(639) 10道 358 ---- 1551 缺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15道 ---- 328 1573 841.3
宋开宝(968-975)末 ------ 297 ----- 1086 309
宋宣和四年 26路 288 ------ 1234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变迁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6.宋代曾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该规定
A.可能导致御史滥用职权     B.使御史具备了类似唐朝中书省的职能
C.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D.可能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
7.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8.明初,朱元璋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
代宦官干政最厉害的王朝。宦官干政的根源是
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明朝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9.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lO.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10.下列中国古代皇权消长图中,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是
   
A                 B                C               D
11.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12.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A.小农经济的兴盛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工匠水平的高超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13.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A.革命任务转化为推翻封建王朝                B.革命的重要目标是驱除外国侵略者
C.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D.中国资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
14.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15.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①到上海租界拜访好友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6.《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17.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18.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它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19.“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20.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A.力图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B.小农的保守意识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合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2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义和团运动的1898年应是
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2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2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到“上升”的转折时期。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沉沦”和“上升”的转折点是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A.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26.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27.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和“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8.近现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学习对象经历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2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30.历史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讨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A. 第一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 第二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C. 第三小组的结论: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D. 第四小组的结论: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1.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
32.下列历史图片所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33.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
34.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5.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侧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
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36.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37.丰子恺认为“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须具有艺术的形式,表现技巧,与最重要的思想。”右图是丰子恺先生用毛笔勾勒出的一幅水墨简笔画,创作于1945年,该图的题字是“炮弹做花瓶,人世无战争”。对此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一幅诙谐而又意境深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画 ②作者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 ③反映了人民铸剑为犁、重建家园的愿望④表现了内战爆发后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           D. ①②④
38.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39.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②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相同③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国共两党的方针政策基本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0.20世纪30、40年代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息息相关,对下表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时间 1931年11月 1935年11月 1936年6月 1937年1月 1947年春 1949年3月
驻地 江西瑞金 陕北瓦窑堡 陕西保安 陕西延安 河北西柏坡 北平
A.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B.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合作——对峙的历程
C.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中共的工作重心出现了两次重大转移
卷Ⅱ(非选择题  共20分)
二.材料阅读题(共1小题,20分)
41.材料一  近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条约、事件及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百年间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5分)
⑵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际态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试题分析: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列四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也比较贫乏。因此选A。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狄仁杰向武则天进言:如果立武三思为太子,武则天则不能享受宗庙祭祀供奉;立李唐子孙为太子则可享受宗庙祭祀供奉,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的建议,这说明传统宗法观念对武则天仍有较大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以藩屏周,其结果是诸侯国王侯地位世袭具有独立性,由此造成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型,故选C。
4.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要求选择的选项应该是政治体制方面的,③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所以排除;①不符合史实,应该发生在夏朝,也应排除;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5.B
【解析】
试题分析:图表数据呈现的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主义是针对君权与相权而言,而题干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A、D两项错;C项是表面现象,其反映的本质是B项。
6.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闻风弹人”和“百日必须弹人”等信息可知,宋代御史之权,使之弹人不讲求证据,及因避免受罚而弹人,都会导至滥用职权,A项正确;唐朝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御史是监察,B项排除;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立,C项排除;D项“矛盾空前激化”说法错误。
7.D
【解析】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试题分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C项错误。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根源”。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设内阁,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而宦官是皇帝贴身随从,容易出现干政的现象。因此其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C。
9.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表格,实际上阐述了大臣上交奏折后对奏折处理的详细过程,这一过程严密、规范,而这一过程中皇帝对奏折的批改是中心环节,对大臣奏折有绝对的决定权,所以反应的是皇权的强化,题干没有涉及宰相分工问题,B和题干也没有关系,C项只反应了其中档案管理周密这一特点,但“文化日渐繁荣”与题干无关,答案为D。
10.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史上,皇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但是呈现出来皇权不断地加强,相权不断地削弱的趋势。故选B。其它各项与史实不符。
11.C
【解析】略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故选D。A项错误,无法体现行政力量的强大;B项和材料无关;C项说的不是主要的原因,和材料意思“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向左。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这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答案选C,A B两项表述过于片面, D项说法错误,中国资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才开始。
14.C
【解析】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认识鸦片战争,会有不同的结论。英国史学家以英国利益为中心,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保护英国的商业利益而发起的战争;我国史学家则会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鸦片战争是东西方两种文明的碰撞和冲突。故选C。
15.A
【解析】略
1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的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现象,“销、反、变和看我的”都抓住了历史事件的特征,形象。故A项“缺乏历史依据”的说法是错误的,B项并不是三者的共性,D项也不是三者的共性,ABD项排除;C项三者的共性,三个历史事件的共同背景就是民族危机,C项正确。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分析整理的能力。题干表格中主要反映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无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还是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其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所以A的表述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且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思想, B、C表述不合史实;从表格看,经历了由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到求民主(维新变法运动),再由反侵略(义和团运动)到求民主(辛亥革命)的转变,因此D表述错误,故选A。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其主张在中国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这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其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在现实社会环境中根本无法实现,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要求,A B 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19.B
【解析】略
2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的局限性。由材料“尔海外英民...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可知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对西方列强缺乏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盲目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因此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所以选择D。
21.D
【解析】本题是将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和必修三文化史结合考查的主干基础题。本题三个时间分别是指鸦片战争以后(19世纪4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以后(19世纪60年代)、从甲午战争至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A项不适合洋务运动;B项是新文化运动;C项是辛亥革命;ABC三项均排除;D项正好是这三个时间段的主要历史大事的共同点。
22.B
【解析】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史学常识天干地支的相关知识。分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循环是60年。甲午战争是发生在1894年,1898年应该是向后推四年,应该是戊戌年。故选B。根据天干地支的运算,ACD均错误。
考点:天干地支
23.C
【解析】
试题分析:ABD在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类似的条款,而《马关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明显不同的是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的经济侵略要求,因此选C。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可知其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思想文化意义。其他的说法与题目的核心观点无关。
25.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须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和沉沦与上升的特征。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政治现代进程的新的起点,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最终失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依然不断地加深,A项排除;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直接引发八国联军侵华,B项排除;国民革命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在反帝反封建具有突出意义,但不是转折点,D项排除。
26.A
【解析】略
27.D
【解析】略
28.A
【解析】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先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学习英日的君主立宪制,然后是美法的民主共和制度,最后走的是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正确的是A项,其他时间错误。
2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说明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的实际革命需要,所以答案选C,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B项与题意无关, D项出现在中共三大会议之上。
30.D
【解析】略
3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①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史实,②描写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的磅礴气势,③描述的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④ 出现在1950年国庆节期间,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③①②④,故答案选C项。
A. 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32.B
【解析】略
33.D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由此分析备选项,A在时间上不合题意,因为其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B“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不合题意;C“圆明园遗址”不合题意;D均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正确答案为D。
3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淞沪会战的意义的陈述,关键信息: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淞沪会战处于抗战防御阶段,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①②③均可从题干中体现,说法正确,④中的“相持阶段”说法错误。故A项正确。
35.B
【解析】
试题分析:安倍的言论是企图否定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审判的东京审判。东京审判是世界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安倍的言行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这说明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的强大和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值得世人警惕。 故应选B。
36.D
【解析】
试题分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共留守江南的部队改编新四军,故答案选择D项。
37.B
【解析】略
3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属于容易题。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共同抗日,是由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故D正确;但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没有根本改变,故②不正确,可排除A、C;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故国共两党政策方针不同,④又不对,排除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9.B
【解析】 来源进步网szjjedu.com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尤其是文字“满人……汉奸”突出表明了民族性的观点倾向,所以结合备选项内容可知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 C D三项内涵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相符合。
40.D
【解析】
试题分析:革命年代中共的工作重心出现了两次重大转移,第一次是指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等人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第二次是指1949年春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从材料时间看,不能论证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因此D理解不正确。
41.
⑴ 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1949年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如按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分部概述,可酌情给分)
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⑵ 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
原因:对美国,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废除美国对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对苏联,鉴于苏联是新中国盟友,采取积极谈判,订立新的平等条约,逐步收回国家权力。

暑期家教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中心备案网站  苏州公安部备案网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绿色安全网站  中国文明网

 

 

苏州进步网辅导中心保证家教教学质量,按提分收费!

家教热线:18936084829(胡老师),0512—667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