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手机版 |
|||
最 新 公 告 |
免费下载: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共8页,七大题1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请考生将所有答案都填涂或填写到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字迹务必工整。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冒昧/联袂 逶迤/虚与委蛇 镌刻/狷介之土
B.绽放/颤抖 陨石/殒身不恤 贮藏/自出机杼
C.凝滞/挚友 慰藉/嫉贤妒能 苇草/唯唯诺诺
D.租赁/吝惜 沉溺/泥古不化 矜持/襟怀坦白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莫言,还是村上春树?中日两位作家成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自8月起,在欧洲几家博彩公司的赢家赔率表上,两人的位次便__________。如今,一切已___________。虽然这只是瑞典学院18名院士又一次集体投票的结果,但人们还是要追问:莫言凭什么
____________,赢了___________的村上春树?
A.半斤八两 水落石出 旗开得胜 炙手可热
B.不相上下 尘埃落定 捷足先登 大名鼎鼎
C.半斤八两 尘埃落定 旗开得胜 大名鼎鼎
D.不相上下 水落石出 捷足先登 炙手可热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3.阅读下面一则考古信息,请分条概括元青花身份受到质疑的原因。(4分)
中国陶瓷,凡一新品种诞生,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演变,脉络清晰。但元青花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当你看见它时,它俨然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让人怀疑它的身份。在人们的印象中,蒙古人只知扩张,不知建设,善武而不善文,所以如此精美的青花瓷出自蒙古人之手太让人不可思议。再有,元青花出现之前,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鲜有蓝色的身影。唐三彩以黄绿白为主,偶见蓝色。近年在南海打捞出的多套精美的蓝色青花瓷器,经考证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入东南亚的明青花,其烧制年代检测多在所谓元青花之前。这更让世人质疑元青花的身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罗密欧与朱丽叶》是______________(国名)剧作家、诗人______________(人名)的代表作之一。同样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民间传说是“______________”。而一曲《因为爱情》,则唱响在2012年的大街小巷。请以“友情”为主题,仿写该歌的开头两句。(5分)
原作:因为爱情 仿写:因为友情
怎么会有沧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1]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2]。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3]无一日焉。致慈君[4]托迹于空门,生母[5]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6],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7],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8],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9]。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10],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11]。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12],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13],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14],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15]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节选自《夏完淳集》。夏完淳,南明诗人。7岁能诗文,14岁随父夏允彝参加抗清活动。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时年17岁。著有《南冠草》等。此文为夏完淳于南京狱中写给其嫡母及生母的绝笔信。)
注释:[1]严君:对父亲的敬称。 [2]钟:聚集。虐:灾祸。先朝:指明朝。
[3]菽水之养:代指对父母的供养。 [4]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
[5]生母:作者生母陆氏,是夏父的妾。 [6]九京:泛指墓地。
[7]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指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 [8]新妇:这里指作者的妻子。雄:男孩。 [9]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 [10]西铭先生:张溥,别号西铭,明末文学家,复社的领袖。1641年去世,无 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后降清,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 [11]“二十年后”二句:意思是如果死后再度为人,那么二十年后,还要与父亲在北方起兵反清。
[12]武功甥:作者姐姐的儿子侯檠,字武功。
[13]盂兰:旧俗的农历七月十五日燃灯祭祀,超度鬼魂,称盂兰盆会。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14]若敖之鬼:没有后嗣按时祭祀的饿鬼。 [15]结褵(lí):代指成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恤死荣生 荣:使……得到荣誉
B.淳已自分必死 分:料想
C.至今而零极矣 零极:完全消失
D.则吾愿毕矣 毕:完成,达到
6.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A. 不得以身报母矣 安能以皓皓之白
B. 致慈君托迹于空门 故内惑于郑袖
C. 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 故且从俗浮沉
D. 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 余既为此志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夏完淳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
B.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告白母亲“万勿置后”,是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反而会是家族的隐患。
C.无情未必真豪杰。夏完淳在信中恳请双慈保重,牵挂结婚二载的娇妻,并以五言诗的咏唱抒发豪情,侠骨柔肠,尽显其中。
D.文中表达了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文中所表述的“忠”、“孝”等词句,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和民族气节紧密相关的。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太史公自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 闻 秋 风
刘 禹 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 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 为君扶病上高台。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注:1.拳:弯曲。 2.眄:斜视。
(1)首联中的“君”是指谁?“我”是指谁?
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塑造形象,点题开篇?(3分)
(2)从后四句的描写看,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长亭送别》)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3)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逍遥游》)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5)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 , 。(《记念刘和珍君》)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论语•子路》)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井
曾令娥
我见过不少井。
前年,我和父亲在北京游故宫时,看到了珍妃井。阅不尽雕栏画栋,叹不完帝王荣华,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冷清处的一眼直径不足一米的枯井。圆形井口覆盖一青石。日已西斜,柏影森森,那位聪慧伶俐的伊人终逃不出禁宫内苑半步,其魂魄兮是否能化蝶翩翩?
湘西乌龙山——传说中土匪出没的荒僻地,我竟然发现了这样一口水井。井水通体透明,如若有鱼,定然“皆若空游无所依”。走了两个多小时崎岖山路,正饥渴难耐,忽现这么一口井,旅人该多么欢欣鼓舞?我急忙跑过去,拧开空空如也的矿泉水瓶,蹲身往井里舀水,谁知手刚伸出就碰着了水——清凉的水!原来水很满,快与井口平齐,只是因为水太洁净,才使我的眼睛骗了我啊!屏息凝神,那一刻,我真的无法说出内心的震撼!我从没见过如此柔滑的水,使人联想到婴儿的肌肤,或是德芙巧克力入口的那一瞬间;她未沾任何世俗的污染,素面朝天,天光云影也不忍在其中照影儿,只有水井靠路的一面,大概是流着流着忘记了方向,故而在外随意蓄成了汪汪的浅浅的一池水。池边蹲着一位穿青色苗衫的女子,抡着一个木槌,在槌洗一床兰花床单。她似乎没在意我的存在,一如那眼井般沉静美好。喝饱了肚子,灌满了瓶子,我匆匆作别了那眼井。夏去秋来,那眼井常在我梦中出现,濡湿着我因父亲离去而忧伤蔓延的心墙……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犹记得幼时,清明伯伯家门前不远处就有一口水井,没任何砖砌石垒,可能是很久以前有几个泉眼总在那儿冒着,冒着,某个勤快之人便将它稍微挖深,拓开,也就成了这口水井。孩子们爱去井旁玩儿,尤其是春天。井旁那棵歪脖儿垂柳又长出长长的发辫时,柳旁那棵快遮了井的一半的桑葚树上便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葡萄似的桑葚儿,馋嘴的我们“哧溜”一下爬上树,一会儿,小嘴旁,花衣上,都沾满了紫红的汁液!在井里洗洗脏乎乎的小手,待小手又像芽白般时才高高兴兴地回家。不过才吃了两年的桑葚,那树就被砍了,井,渐渐被杂草掩盖,后来干脆被填掉了——清明伯伯家门前建起了一个锯木厂。
那时与我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是马家台那口井。我家住在山顶,而井在山脚。没有自来水的岁月,山上每户人家的用水都靠那口井。井不大,不过也有清明伯伯家的那口井的三倍。井底是泥抹成,只有井壁用卵石砌成。开始时,挑水的人家不多,井常是满满的,后来,山上的树越来越稀疏,房子越来越稠密,井便力不从心,在用水高峰的夏季,常露出它黄色的井底。但挑水的人仍不罢休,守在井底,等着那泉眼冒水,够一瓢了,便小心的舀起,再等,再舀,后面还有等着舀水的人着急地催促着,好半天,才舀了一担水。直起腰,捶捶酸疼的背,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打道回府。遇到实在缺水的时候,我们只得到更远的地方去挑水。那时,我父亲是采购员,常年在外奔波;母亲和奶奶得侍弄连我姑姑家共九口人的菜地,家里挑水的担子自然落在了仅九岁的我身上。一早起来便去挑水,把一大一小两口缸盛满,我还有过黑咕隆咚的夜里深一脚浅一脚挑水的经历,那夜,是父亲拿着手电筒在半路上接到了哭得一塌糊涂的我,他用温暖的大手替我擦去泪水,默默的接过扁担。父亲在家时,他很早就会起床,等我起来掀开缸盖看到满缸清亮亮的水时,我就像过节般欢喜!
不管多么艰难,父母亲都尽力让我和妹妹吃饱穿暖。就是那些可贵的挑水经历,那些默默馈赠给人们以请泉的井,让我沉积了许多深切的感悟,在感悟中我渐渐成长,思想是这样,感情也渐渐成长。井,是没有芳香的,但用心灵可以嗅到它的馥郁。譬如井旁的蝴蝶兰。不在喧嚷的时刻喋喋不休的诉说,不在阳光与尘埃交织的天空下迫不及待地表明心迹,珍藏着一个紫蓝色调的愿望,面对自己的灵魂,悄然打开。在这个不测时时觊觎着每个无辜生命的世界上,我想,那些逝去的,邂逅的,曾经拥有转眼满目创痍的,所有快乐幸福伤感失意,都会凝固成晶莹的琥珀,坚硬而易碎,清晰而无奈。既然自己无法完全把握生活,无法预测岁月轮回中未知的命运,日子总得往前过,只能像那一眼眼井,蓄积着,漫过去,绕不过去就转个弯。最终到达心要到达的地方。
(节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2年版)
11.作者为何以“井”为题?请结合文本加以简析。(4分)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6分)
(1)屏息凝神,那一刻,我真的无法说出内心的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山上的树越来越稀疏,房子越来越稠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说“井,是没有芳香的,但用心灵可以嗅到它的馥郁”?请结合文本,分条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最后一段富含哲理,与我们不久前学的《兰亭集序》颇有相通之处。请就二者对人生的感悟加以探究,试比较其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寂寞出学问
——《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绍德: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当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
记者: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当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的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着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着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 “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原载《解放日报》2009年9月11日第17、18版,有删改)
15.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导?(6分)
16.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6分)
17.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说,如果做什么事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先别急着怨天尤人,而要从反省自己的过失出发。
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古波斯诗人萨迪说:“如果你能时常反省自己,就不致受到别人的非难。”
请以“反省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情”(刘禹锡《秋江早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二首》),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所以下两句便直抒胸臆:“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啊!寥廓江天,山明水净,真是“秋容一洗,不受凡尘涴。许大乾坤这回大”(陈亮《洞仙歌》)。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由于上联有“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来源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刘禹锡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是比较爽朗和倔强的。他并不因失败和不幸而消沉气馁,相反他却以为这倒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从中获得教益。这就是他所说的:“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学阮公体三首》)。所以他在遭贬之后,仍然能保持着对用世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至老不衰。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10.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长亭送别》)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3)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
(5)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 , 尤使我耳不忍闻 。(《记念刘和珍君》)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11. (1)从内容看,作者文章中描述了自己生命中与几口井的不解之缘。“井”是文本最主要的描述对象。(2)从结构看,“井”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每点2分,共4分)
12. (1)作者通过这样的侧面描写,(1分)突出表现井水极其洁净、柔滑和完全没有世俗污染的特点。(2分)
(2)作者用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表现山民为建房而滥砍滥伐的严峻现实,为下文写井水稀少挑水艰难作铺垫。(2分)
13. (1) 井虽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但它为人提供甘泉,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2) 井见证了生活的艰难,也见证了父母对“我”的爱,让人感到温馨。
(3) 井让“我”在感悟中渐渐成长,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芬芳。
(4) 细细品味,能感触到井所蕴含的高尚境界。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14.【参考答案】(1)相同之处:都感慨生命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都慨叹岁月的无情;都觉得个人的渺小;都珍惜短暂的生命。(2)不同之处:本文比《兰亭集序》更积极些,强调生活总要向前;本文强调了亲情对人生的意义,《兰亭集序》侧重友朋欢聚对人生的意义;本文最后一句还提出面对困境要善于变通,《兰亭集序》则无此意。(本题为探究题,只要学生对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各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给2分。)
|
||
苏州进步网辅导中心保证家教教学质量,按提分收费!
家教热线:18936084829(胡老师),0512—667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