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
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
外部条件 |
太阳光照稳定 |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
运行轨道安全 |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自身条件 |
有适宜的温度 |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约为150C,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 |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
有液态的水 |
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维持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比较项目 |
地球自转 |
地球公转 |
示意图 |
|
|
方向 |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
周期 |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秒
(2)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
速度 |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
(2)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
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图1—1所示:(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黄赤交角的形成,导致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一步导致
正午太阳高度和
昼夜长短的变化,最终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3)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昼夜更替的成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见图1-2);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区时计算: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划分方法如图1—3所示。按自西向东的方向,从自西12区到东12区,每过一个时区,
时间增加1个小时。东12区比
西12区多24个小时,即1天。国际上规定,原则上把东、西12区之间的180
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
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把握八个字:
东比西早,东加西减。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
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如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显著,南北半球的河流对左岸冲刷显著。
(4)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也具有周年变化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
0,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
地球的圈层结构 |
重要特点 |
外部圈层 |
大气圈 |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
水圈 |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
生物圈 |
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
内部圈层 |
地壳 |
莫霍界面以上,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
地幔 |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
地核 |
古登堡界面以下,分外核和内核呈,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