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
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 |
A |
|
|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B |
|
|
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B |
|
|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
B |
|
|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
B |
|
|
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A |
|
|
知道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
A |
|
|
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
A |
|
|
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
A |
|
Ⅰ |
一、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定义
1、元素:含有
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
2、核素:含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中子的原子
3、同位素:含有
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
不同原子的互称
4、质量数:
质子数与
中子数之和
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氦原子是
2 个)
②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个电子
③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2个电子
④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
2n2 个电子
⑤离核较近的区域内
运动的电子能量较
低,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
高
⑥另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四、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
必然结果
①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
周期性变化
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8的变化
②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
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
减小,如:
Na Mg Al Si P S Cl C N O F
③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
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
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最低负价的绝对值逐渐减小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
8
④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
金属性和
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的
金属性逐渐
减弱,元素的
非金属性逐渐
增强
⑤元素的
金属性越
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
强,反之也如此金属性:Na>Mg>Al,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 > Mg(OH)
2> Al(OH)
3
⑥元素的
非金属性越
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
强,反之也如此
非金属性:Si <P< S< Cl,H
3PO
4是
弱酸,H
2SO
4是
强酸, HClO
4是
最强酸
酸性:H
3PO
4 <H
2SO
4<HClO
4;
⑦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
稳定 氢化物的稳定性为SiH
4<PH
3<H
2S<HCl
五、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六、周期与族的概念、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共有
7个横行,即
7个周期
纵行称为族,一共有
18个纵行,但只有
16个族
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看有几个电子层,就在第几周期
最外层电子数是几,就在第几主族
七、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金属在
左下角,非金属在
右上角
八、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半导体材料
2、制造农药的
氟、氯、硫、磷等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靠近,在一定的区域内
3、在
过渡元素中可找到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