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
传递和
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某一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粪便中能量没有输入该营养级;
3.能量流动的特点:
-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
越多。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
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5.注意:
-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
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
生物体的C、H、O、N、P、Ca等
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其中的生态系统是指
生物圈,所以又称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碳循环
1、过程:
小结:
①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②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 形式循环。
2、温室效应
-
成因:大气中CO2 含量增加。
-
对策:①保护和增加植被;②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等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③: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