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雅尔塔体系(13年)
1)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首脑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起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
2)实际上:是美、苏两分天下,
3)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注意:雅尔塔体系不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2.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2年)
1)杜鲁门主义(政治表现):
①
时间、提出者: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
②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维持世界霸权。
③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④影响: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①时间、提出者:1947年6月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7年,开始正式实施
②目的:
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冷战轨道;拉拢东欧国家;对抗遏制共产主义。
③影响:它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0年)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军事表现)
①时间:1949年4月
②性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苏联和东欧的军事政治集团。
③影响: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华沙条约组织建立(苏联军事对抗)
①时间:1955年5月
②性质: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③影响:形成
北约和
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
标志两级格局正式形成。
4.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及朝鲜战争(4年未考)
1)德国分裂: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
2)朝鲜分裂: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两个占领区。
1948年,南部、北部先后建立了
大韩民国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朝鲜战争:1950年,美国组成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3年,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
4)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
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5.了解越南战争:(4年未考)
1)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取代法国对越南南方进行殖民统治,为阻挠越南统一,长期占领越南南方。
2)概况:
1962年 |
美国发动“特种战争”; |
1965年 |
“特种战争”上升为“局部战争”,美国在越南登陆; |
1969年 |
美国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但在战场上惨败; |
1973年 |
美军撤出越南; |
1975年 |
越南战争结束 |
3)影响:越南战争历时十几年,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结束,说明美苏争霸中,70年代美国处于守势。
6.了解古巴导弹危机(4年未考)
1)背景: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2)时间:1962年
3)结果: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4)影响:表明此时美苏争霸的战略优势在
美国,苏联处于劣势。
8.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4年未考)
◆消极性:(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1)世界被分裂成两大阵营;
2)为争夺势力范围,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使世界处于毁灭性核武器的威胁之下)
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考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理解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10、12年)
1)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
①背景: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为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各国的国际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为了应对美苏冷战的威胁,维护自身安全;西欧国家联系密切,联合与起来与美苏抗衡。同时
化解法德矛盾,维护欧洲的和平稳定。
②过程: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等六国签订
《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三体”合并成欧共体
,欧洲共同体正式诞生,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③性质:
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
④发展: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联合。规模也由6国发展到12国。
⑤影响:加强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欧洲各国经济发展;提高欧洲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注意:从欧共体到欧盟,标志其性质由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共体)转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
2)欧盟的建立
①背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竞争激烈。
②过程: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在荷兰签定
《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建立政治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
欧盟正式成立。
③性质:
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④发展:1999年欧元在11国启动,标志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英国不属于欧元区)
2004年波兰等10国加入,发展到25个成员国。
2007年
27个成员国。
⑤影响:促进欧盟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欧洲各国的联系;挑战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注意】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增强了西欧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4年未考)
1)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①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大日本的发言权。
②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③出兵参与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等。
3.了解不结盟
运动的兴起(11年)
1)背景目的:①背景:二战后,亚非拉许多殖民国家相继独立。
②目的: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发展经济,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概况: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
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
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政策:
不结盟、非集团。
4)任务(行动纲领):①政治上,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经济上,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意义:①标志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两极格局;
②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4.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修改)(11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发展(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②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也是主要原因)
③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2)解体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苏联彻底解体。
3)影响:①标志着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瓦解;
②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5.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0、13年)
1)世界多极化趋势
①时间:20世纪60、70年代(出现);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加强);
②多极化趋势的几股力量:美国、俄罗斯、欧美、中国、日本、发展中国家。
2)态势:世界格局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是发展的趋势,尚未定型。
影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
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推动了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补充】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因素:西欧联合、日本崛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不结盟等。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因素:(直接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霸权地的削弱;欧盟实力增强;日本崛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俄罗斯大国地位提高等。
【注意】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在于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多极化的格局并没有真正形成,还只是一个趋势,它的形成还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易错易混】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2°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是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缓和与动荡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