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工具(耕作)
原始社会 |
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石犁翻土耕种;耒耜碎土;石锄收获。
注意: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耒耜生产农具 |
商周 |
出现青铜农具(少),但仍以石锄、石犁、耒耜为主; |
春秋战国 |
开始出现铁犁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 |
汉朝 |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隋唐 |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标志着中国耕犁技术的成熟。 |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朝代 |
三国曹魏 |
唐朝 |
宋朝 |
明清 |
灌溉工具 |
翻车 |
筒车利用水力灌溉 |
高转筒车利用水力灌溉 |
风力水车利用风力灌溉 |
水利工程 |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汉朝时期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 |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制 。 |
夏商周 |
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制——井田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 |
春秋时期 |
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注意: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根本原因。 |
战国时期 |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古代小农经济形成原因:①
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的出现和
牛耕技术的推广,提高了
社会生产力;
②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3)评价:①积极性:小农经济是
封建社会的
主要经济形态,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
稳定社会、维护
封建统治、调动
农民的积极性。
②局限性:A弱点:具有
封闭性、
脆弱性、
分散性和
落后性。
B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4)地位:是中国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0、12年)
冶铜 |
原始社会晚期 |
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
商周时期 |
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
商青铜器精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
冶铁 |
西周晚期 |
已有铁器(陨铁) |
春秋,人工冶铁,出现块炼铁技术; 战国,炼钢和淬火技术 |
两汉 |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
东汉 |
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 |
魏晋南北朝 |
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
两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用煤冶铁普遍;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用焦炭冶铁普遍。 |
制瓷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
商朝 |
烧制原始青瓷。 |
东汉 |
瓷器生产技术成熟,能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
北朝 |
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
唐代 |
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彩陶) |
宋代 |
制瓷技术大放光彩,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 |
明清 |
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是珍品;出现彩瓷、珐琅彩(清朝)。江西的景德镇是瓷都。 |
|
|
|
|
2.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13年新增)
1)由
官府直接经营;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由
官府统一管理,到
明朝前期,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
主导地位。
2)进行集中的
大作坊式生产;产品十分
精美;(生产规模大,分工细,代表当时生产技术的最高
水平)
3)产品
不流通市场(封建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用品;武器等军用品)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0、11、12年)(
北宋为转折点)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的“
坊”分开。(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市坊分开)
设官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市长或市令)。
按时开市闭市。(官府直接管理贸易,有严格的
时间限制)
2)魏晋南北朝:农村集市——
草市出现。
3)隋唐:草市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发展,出现
柜坊(银行雏形)和
飞钱。
4)
宋朝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经营
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
不再直接监管;
“草市”普遍,商业市镇多。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11、12年)
1)商业城市:①西汉:
长安(今陕西西安)、
洛阳(河南洛阳)、
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城市
②隋唐:黄河流域:
长安、洛阳;
长江流域:
扬州、益州(“
扬一益二”)
广州成为重要的
外贸港口,政府设
市舶使进行管理。
③宋朝:北宋:
开封(河南开封)
南宋:
临安(浙江杭州)
④元朝:
大都(北京);
泉州(福建泉州)为当时
世界第一大港 。
⑤明清:
广州。清朝前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商帮:明清时期,涌现出一批
地域性商人群体——“
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徽商、
晋商。
3.理解“重农抑商”(4年未考)
1)出现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巩固统治。
2)出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
3)影响:积极: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
消极:强化小农经济,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近代社会落后。
4.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概况:①明朝初期:
明太祖实行海禁。
②清朝:清朝初期,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抗清斗争,厉行“海禁”,
“不许片帆出海”。
后又实行
“闭关锁国”,严格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
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含义:
严格限制中外贸易交流。
3)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抵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错点】1°地主土地所有制是
古代中国自战国以后(不能说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
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
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长期存在
不利于(并非是有利于)商
品经济的发展。
3°宋代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督(并非是商业活动依
然受官吏的直接监督)。
4°汉代常以“布衣”代指农民,这时的布是
麻布(而不是棉布)。
5°清朝初期,实行海禁,推行“
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就是
严格限制(并非禁绝一切)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