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主张:“道”是
万物的本源, 强调一切要
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提出“
无为而治”的主张。希望回到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认为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地
运动,对立的双方会不断的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朴素辩证法思想)
2.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 主要主张:发展
老子的学说,把
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宣扬天道与
自然无为;认为放弃一切
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
精神上的自由。
3.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尊称
“至圣” 。
政治思想:主张
仁与
礼。仁: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为政以德” (进步),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
克己复礼”(礼指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
教育贡献:首创
私学,打破
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
“有教无类”,扩大
教育的范围。编“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的统称。
4.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
亚圣之称。
政治思想:把仁发展到
“仁政”,“
轻刑薄税”,提出
“民贵君轻”。
伦理观:提出
“性善论”,用
仁政来回复、扩充人的
主张施政用“善性。
5.荀子:
儒家学派代表,吸收
各家思想精华,丰富
早期儒家思想内容。
主要主张: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
“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的巨大。
提出“
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6.
韩非子:是
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主张:加强
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以法治国,利用权力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法、术、势相结合
法制 的理论)
7.
墨子(
名翟):
墨家学派创始人,政治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注:孔子、老子为春秋人 庄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皆为战国人。
★注:《论语》为其言论集,系其弟子所为,非孔子所编。
8.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性:
百家争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
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推动了中国
主流文化思想即
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点二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13年)
1)提出: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使儒学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发、道家等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儒提出
“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目的:汉武帝为了加强
中央集权,
巩固封建统治,要求
思想统一。
3)汉武帝
独尊儒术的措施:
①政治:
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家学家担任官职;
②教育: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
教科书;中央兴办
太学,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学经典;
还令
各郡在各郡国
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③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
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积极性)
结束各派学说
平等竞争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
自由发展。(消极性)
4)设立太学:(12、13年)
①
时间、地位:
汉武帝时开始设立,是
封建社会官方的最高学府。
②内容:以儒家经典“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为
教材,由
经学博士负责教授;
太学子弟考试合格,即可
到政府任官。
5)设立太学的作用: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垄断官位的陈规,部分平民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了解宋明理学主要人物,基本主张及影响(12、13年)
1) 程颐、程颢(北宋):①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学核心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提出
“格物致知”认识论。
2)朱熹(南宋):①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人要遏制自己的本能欲求,让道德理性支配行为。)
②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③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
3) 陆九渊(南宋):地位:南宋时期,心学的开创者。
①把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也”;(
主观唯心主义)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要
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4)王阳明(明朝):
①认为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a提出
“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
5)宋明理学的影响:
①消极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积极性: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人的气节和品格,讲究节制、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
考点三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0、11、12年)
1)“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后期):
①挑战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反对用孔子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认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②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
正当的私欲。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
物理”
2)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明末清初) 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
①政治方面:a.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倡导
“天下为主,君为客”;
b.主张
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②经济方面:反对重农抑商,主张
“工商皆本”
3)顾炎武:
经世致用思想。(明末清初)
①提倡
经世致用,反对心学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②指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 (梁启超据此归纳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王夫之——
唯物思想家。 主要著作:《读通鉴论》
①唯物论:a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b认为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认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近4年未考)
1)(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构建了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2)其反封建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具有明显的民主性,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注意: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