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的“师夷”思想
1)林则徐:中国近代
“睁眼看世界”的
第一人。
(在广州设立驿馆)主持编译《各国律例》、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
地理志)
2)魏源:
《海国图志》是当时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最详备的著作。
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
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的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长处,抵抗西方侵略)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
人物 |
代 表 作、主 张 |
评 价 |
康有为 |
《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根本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否定君主专制,宣扬维新变法理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
有力抨击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
梁启超 |
《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和因循守旧;提出“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只有变法才能图存。(“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
严 复 |
批判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
对维新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增强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
运动(戊戌变法)→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近代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作用)
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
内容(主张):
1)前期(五四运动前):
①提倡
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核心)
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制度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提倡
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运动中喊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③提倡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又称“文学革命”):
胡适:最早提出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
陈独秀:鲜明举起文学革命大旗。发表
《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主张推倒雕琢、陈腐、晦涩的旧文学,提倡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鲁迅:文学革命成绩最突出。代表作
《狂人日记》《孔已己》;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开始
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
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
新思潮的主流。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文化心理层面)
1)积极性:①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猛烈冲击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重要)→使人们尤其青年人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
②反应古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已从物器、制度层次深入到文化思想层次。使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
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的传播,
2)局限性:一些先进分子对西方文化存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消极的影响)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李大钊在新文化后期宣传社会主义史实
1)十月革命后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
2)李大钊:
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8年,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向俄国学习。
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如: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李大钊); 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独秀)。
3)出现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例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
4)各地中共
早期组织建立,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