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又称“民族革命”,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
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2)民权主义:又称“政治革命”,即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了革命派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又称“社会革命”,即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日后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①三民主义指导下的革命斗争相继失败,孙中山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②十月革命和五四
运动,使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③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2)提出:
1924年,国民党
一大实际上确立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
3)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
a民族主义:由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 提出
明确反帝要求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思想。
b民权主义:由抽象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 提倡
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c民生主义:由“平均地权”→“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提出“
扶助农工”、承认
“耕者有其田”。
4)评价:进步性 :它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成为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3.新旧三民主义对近代民主革命的作用
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是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2)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中共“七大”——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确立毛泽东思想为的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
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内容: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②意义: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
形成,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2)新民主主义理论(延安时期/抗战时期)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①《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描绘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及前景。
②《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意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
成熟。
考点三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决策。→标志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道路。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首次对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作了系统阐述,标志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
4)1992年,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完整的体系。
5)1997年,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
6)“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内容十分丰富。
2.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解决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2000年春,江泽民提出)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