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4: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B)
(1)含义: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
(2)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市场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注意:市场起基础作用不等于完全由市场起作用,要将市场和计划结合;基础作用就是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其实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
注意:市场起基础作用不等于完全由市场起作用,要将市场和计划结合;基础作用就是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其实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
考点35:规范市场秩序(B)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
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2)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
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有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
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
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加强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调节所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
考点36: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1)不能不让不许: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市场调节不了,如,国防、治安、消防等;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调节,如,枪支弹药、危险品、麻醉品等)。
(2)弊端:市场调节存在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
考点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___作用。
考点38: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A)
(1)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39: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B)
经济手段 |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计划或规划 |
这是主要手段 |
法律手段 |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 |
行政手段 |
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
辅助手段 |
注意:我国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计划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属于经济手段。
考点4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B)(新改动考点,新教材表述)
科学发展观的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考点4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新改动考点,新教材表述)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考点4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B)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3)影响:积极的影响:①推动生产力发展;②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
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的影响: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构成极大的威胁。
(4)中国态度: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面对,迎接挑战。
考点43: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A)
(1)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议;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基本原则:①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②市场准入原则;③互惠原则;④公平竞争原则;⑤公平贸易原则;⑥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考点44: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B)(新教材改动)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1)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2)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根本基点(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