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转折)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思厥先祖父
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后秦击赵者再
今义:表示又一次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今义:智慧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续性,能吸引力,能感染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亡
诸侯之所亡( )
燕虽小国而后亡( )
(2)惜
子孙视之不甚惜(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3)犹
犹抱薪救火( )
良将犹在( )
(4)终
终继五国迁灭(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5)始
始有远略( )
始速祸焉( )
(6)为
以荆卿为计( )
邯郸为郡(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
为国者无使为( )
(7)灭
六国破灭( )
薪不尽,火不灭( )
(8)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并力西向( )
(9)兵
而秦兵又至矣( )
斯用兵之效也(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日削月割( )
(2)以地事秦( )
(3)义不赂秦( )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5)不能独完( )
(6)李牧连却之(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举以予人。(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尝五战于秦。(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以天下之大……(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弊在赂秦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洎牧以谗诛。(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1)“厌”同“餍”;(2)“当”同“倘”。
二、(1)它的实际数量;(2)祖辈与父辈;(3)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4)两次;(5)智谋、国力;(6)旧事,成例。
三、(1)丢掉/灭亡;(2)珍惜/惋惜;(3)如同/仍然;(4)终于/到终结;(5)起初/才;(6)作为,动词/成为,动词/被,介词/治理,动词;(7)灭亡,动词/熄灭,动词;(8)以前,方位词/朝着,动词;(9)名词,军队/名词,军事、战争。
四、(1)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名词作动词,侍奉;(3)名词用作动词,坚守正义;(4)名词用作动词,礼遇;(5)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五、(1)省略宾语“之” 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
(2)于秦五战,介宾短语后置 赵国曾经多次对秦国作战。
(3)大天下,定语后置 假如我们倚仗着这样大的国家……
(4)省略主语“其” (六国)的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5)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素材点金】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适用话题:①换个角度思维,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②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③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
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适用范围:①善始还要善终;②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
【素材运用】
示例:团结合作。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