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
一、 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
(1)其翼若垂天( )
(2)三餐而反( )
(3)小知不及大知、故夫知效一官( )
(4)此小大之辩也( )
(5)其正色邪( )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7)而御六气之辩( )
二、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今义:海洋上的运输古义:________________
(2)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今义:指与事实相符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蟪蛄不知春秋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今义:大家,许多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今义:羊的犄角 古义:________________
(7)虽然,犹有未树也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今义:没有功劳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 )
图穷匕首见( )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
(2)置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郑人有且置履者( )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
(3)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请息交以绝游( )
长太息以掩涕兮( )
晚有儿息( )
(4)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齐谐》者,志怪者也(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5)之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鹏之徙于南冥也( )
蜩与学鸠笑之曰(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之二虫又何知(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3)《齐谐》者,志怪者也( )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且奚适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二虫又何知!(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翱翔蓬蒿之间。(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莫之夭阏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1)“垂”同“陲”;(2)“反”同“返”;(3)“知”同“智”;(4)“辩”同“辨”;(5)“邪”同“耶”;(6)“犹”同“繇”;(7)“辩”同“变”。
二、(1)指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2)春天山林沼泽中的游气;(3)吃饱的样子;(4)指一年;(5)一般人;(6)一种旋风;(7)虽然这样;(8)无所为,无功利。
三、(1)图谋/地图/谋划、筹划/图画;(2)放/购置、添置/留下,放置/摆、设;(3)气息,这里指风/气息/停止/叹息/子;(4)志向/记载/立志;(5)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鹏”/动词,到,往/指示代词,此,这。
四、(1)名词作动词,南行;(2)上、下,名词作动词,向上飞、落下;(3)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4)形容词作名词,本指郊野的颜色,引申为近郊。
五、(1)判断句 《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书。
(2)宾语前置句 那大鹏将要飞到何处呢?
(3)宾语前置句 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4)省略介词“于”;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在蓬蒿丛中盘旋。
(5)夭阏之,宾语前置 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
(6)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为什么要飞至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素材点金】
1.为志倾情。庄子之所以能够拒绝官位,是因为他有崇尚自由、不愿意被尘世的名缰利锁所羁绊的志向。为志倾情,所以他能够像一只蝴蝶一样,能悟自然之道,借助思想的翅膀自由飞舞,成为后世仰慕的大思想家。
2.自由。在楚威王许以高官厚禄的诱惑面前,庄子无欲无望,用委婉的方式拒绝了出仕。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主张“无道无为”,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主张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其思想核心:一切顺乎自然。
【素材运用】
示例1:就拿庄子来说吧,他是个地地道道看破红尘的人,学问渊博,思想深远,有着很高的名望,就连楚王都慕名请他为相。可是,他对来使说,他宁愿一生在濮水垂钓,看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哪怕穷困潦倒,也不会去做相国。而孔子呢?恰恰相反,明明知道自己“克己复礼”的主张不会被人采纳,却还要带着一群弟子边行边乞,周游列国,苦口婆心地去游说各国诸侯,让他们停止争战,要为民施仁术。一个崇尚自然,一个热衷政治,可他们都是人们两千多年来不可忘怀的名人,你说,这是为什么?其实,不用多想就有了答案:人各有志,为志而倾情。
(
2011年重庆卷满分作文《人各有志,为志倾情》)
示例2:自由铸成了庄子千古的“情美”圣像。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为了自由,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为了自由,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自由的庄子,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自由。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自由的心态,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逍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