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功和功率Ⅱ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W=FLCOSθ
注意:θ=0
O时,W=FL;但θ=90
O时,W=0,力不做功;θ=180
O时,W=-FL.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
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P=W/t;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
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14.重力势能Ⅱ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E
P=mgh。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W
G=-△E
P。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
运动路径无关。
15.弹性势能Ⅰ
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减少:W
N=-△E
P。
16.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探究)Ⅱ
恒力功与位移成正比,选择初速度为零,实验中要得出的结论为W∝V
2
17.动能 动能定理Ⅱ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E
K=0.5mv
2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动能定理: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
和=E
K2- E
K1或W
和=△E
K。
18.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
k(动能)+E
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E
P1+E
K1=E
P2+E
K2=(恒量),式中E
P1、E
K1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E
P2、E
K2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1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探究)Ⅱ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
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20.能源和能量耗散Ⅰ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2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Ⅱ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
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2.抛体运动Ⅱ
平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
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
0t,y=0.5gt
2
斜抛运动处理方法类似于平抛运动,即将斜抛运动分解成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来研究。特别提示:
斜抛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可反过来看着平抛运动!
23.圆周运动 线速度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Ⅰ
质点运动轨迹为一个圆,即质点做圆周运动。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v=l/t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ω=θ/t,其单位为弧度每秒,rad/s。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f=1/T,单位:赫兹(H
Z)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v=2πr/T, ω=2π/T ,v=rω。
24.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Ⅱ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大小:a
n=v
2/r=ω
2r=(2π/T)
2
方向: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向心力即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
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
向心力的大小: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为F=mω
2r=mv
2/r
向心力的作用: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向心力是效果力。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能认为物体多受了个向心力。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或某几个力的合力.
25.生活中的圆周运动Ⅰ
火车要规定转弯速度 汽车过拱形桥,在凸形桥的最高点速度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离心运动 F<mω
2r
26.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Ⅰ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a
3/T
2=K
27.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Ⅱ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表达式:
, 地球表面附近,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8.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Ⅰ
人造地球卫星:卫星环绕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与半径r的关系: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7.9km/s;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16.7km/s。
会求第一宇宙速度:
29、经典力学的局限性Ⅰ
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解决宏观、低速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微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