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手机版 |
|||
最 新 公 告 |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2—23题(6分) 22.“倚”,“倚偎之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1分)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1分) 23.细节:觅户钩(1分)
妙处: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而是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1分)看似唐突无理,实则无理而妙,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1分)以及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1分)(三)
24.①犯上作乱(1分)
②(1)是仁的根本(2)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孝敬父母。(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6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四、作文(60分)
语文(文史类/理工医农类)练习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A烘焙bèi B与yǔ其 C绷bþng脸) 2.C(A生死攸关 B蕙质兰心 D一炷香)
3.B(A任意:指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拘束、限制,爱怎样就怎样。此处应用“任何”。 C
殆尽:几乎没有剩下。与前文“几乎”重复。D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坚强或正直的人经得住考验。B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4. C(A成分残缺。“针对„„现象”。B杂糅。“不像中国的大侠”或“没有中国大侠的风度”。
D主宾搭配不当。“地铁1号线”不是“汇集之处”。) 5.答案:选自《文学的道德价值》(《文学评论》)(4)道德之于个体行为,其规范性获得于社会对个人的规定性与构成性。(3)个人在社会中生存,这种说法基于两个前提,即这个个人不是任意个人,而是在特定社会群体生活中存在的个人;(2)这个社会也不是任意社会,而是使个人得以存在的各种群体性生活构成的社会。(5)即是说,这个社会与这个个人必须具有一个共同体关系,否则,道德的行为规范性就无法形成与发挥作用。(1)这就是为什么政治道德对非政治群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基督教道德对于非基督教群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的原因。 6.答案:(1)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1分)德国人重视自我,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1分) 解析:可以“中国人”“德国人”为陈述对象,综合表述,见“参考答案”;也可在两层比较中概括,如:中国人的自我意识没有德国人强(或: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不及德国人);中国人在生活方式上喜欢群居,而德国人崇尚独立生活。(40字,含标点)
自我意识上,如用 “高和低”或“大和小”的关系来表述;生活方式上,如表述成”中国人喜欢团结在一起,而德国人习惯独自面对一切”或“在生活方式上,德国人独立,中国人团结”,酌情扣1分。 (2)减薪 裁员
7.答案:赞同。⑴沟通上的亲近:语气更亲切,更有亲和力,拉近了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 ⑵表达上的简洁:其简便、快捷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网络交流。 反对。⑴表达不得体:“亲”是私密性的称谓,用在正规严肃的语境中,显得不庄重。⑵信息的模糊性:对不熟悉这种称呼的人而言,“亲”的使用会影响信息的可信度。 ⑶表达上的不规范:这种表达的过度简省,对语言的规范性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辩证。看场合:如果是非正式场合,如网上交易,这样表达更显亲切,便于达成交易;但如果是严肃语境,如外交部的招聘广告,这样使用显得不庄重。看对象:“亲”的使用还要视具体对象而定。相对而言,城镇较乡村更容易接受,年轻人较年老者更容易接受。
评分标准:能形成两点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写出一点理由得3分,写出两点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B(B中所说的游客对自然很感兴趣,不属于“自然缺失综合症”) 9 A(B.原文第五自然段指出,“与周遭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是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之一”;C.说法绝对,“只要„„就„„”、“完全”等措辞不当;D.不合逻辑,城区发展有正面结果和负面影响,孩子们远离自然只是其负面影响之一)(3分)
10.D(A.说法绝对。缺少“一般很少”、“很难”这些限制词,参见原文倒数第三段的内容。B.“为儿童治病”的说法与文意矛盾。哥伦比亚教育和保护环境组织负责人利亚诺指出,“教育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努力方向不是为儿童治病„„”。C.“唯一途径”错。原文说,理查德·洛夫“建议将回归自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3分) 11.鼓励孩子接触自然、感受自然、远离自然缺失综合症。(3分) 12.①点明题旨,扣住“优哉游哉”;②与下文“游客拍照而吵醒渔夫”的情节相呼应。③为游客的开导埋下伏笔。
13.①不想搭理游客,不想被她打搅。②敷衍游客,更想闭目养神。③简单回应游客,内心不太愿意这样。④对游客所问的不解和疑惑,体现渔夫的知足、平淡心态。
14.这篇小说的游客和渔夫两个人物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如游客与渔夫穿着的对比,游客穿着时髦,渔夫衣着寒伧;游客和渔夫的情态对比,游客热情主动(居高临下),渔夫冷淡散漫;游客和渔夫的语言对比,游客饶舌不止,渔夫缄默寡言;以及渔夫破旧的渔船和游客畅想中的机动渔船的对比。(3分)两人一动一静,一攻一守,游客的汲汲以求和渔夫的平和、淡定(朴素)的性格差异在互相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展现,鲜明地表达出小说的主题。(1分) 15.采用“延迟”手法,让游客对渔夫的开导在一组组对话中完成。(1分)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使叙事更加生动;(1分)给人物有充足时间进行表演,从而展现人物性格、心理,在对比中揭示小说主题。(1分)
|
||
苏州进步网辅导中心保证家教教学质量,按提分收费!
家教热线:18936084829(胡老师),0512—66790309。